【学工】法语启梦,“职”达远方 | 许婧怡:用跨文化交流构筑未来桥梁

发布者:于喆睿发布时间:2024-12-10浏览次数:10


FIRST

前言



许婧怡,上外法语系、卓越学院高翻班2021级学生,曾担任上外英辩社社长、法语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。在校期间,她曾获“多语种系列国际演讲大赛”法语组特等奖、“Model APEC大会”全国冠军等多个奖项。

她于2023-2024学年前往里昂政治学院交流学习,并留法担任2024年巴黎奥运会 NOC 奥委会助理志愿者。在刚过去的进博会中,她也成为了一名“小叶子”,担任国家展展台志愿者。现已保研上海交通大学数字文创管理专业。

许婧怡学姐回顾了她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经历,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宝贵经验,鼓励大家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

SECOND

情系法国:

出国交换经历与个人成长



许婧怡从初中开始接触法语,最终如愿通过保送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,继续追求她的法语梦想。

在大三时,出于对法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个人成长的渴望,她选择了前往法国里昂政治学院交流学习。在此期间,纯正的法语语言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她的法语能力,但与此同时她也遇到了很多挑战:难以理解课程的挫败感、独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……

 “我自己是个很感性的人。有一次我听经济学课程,听了半天,却发现听不懂,情绪一下子就涌上来了。当时就想,学了那么多年法语,到了法国还是支支吾吾,上课也一头雾水......对着电脑做不出笔记的那两个小时感觉特别无助。但后来多上了两次课,发现翻来覆去也就那几个词汇需要掌握,加上适当的预习、复习,就也越听越懂了。”

但正是这些挑战让她意识到,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,努力适应新环境也是出国交流学习中的重要一环。在此之后,许婧怡慢慢开始主动与不同国家、地区的朋友交流,融入了当地文化。这趟留学之旅中,她不仅得到了成长和磨练,更是开阔了国际视野,实践了跨文化交流。



THIRD

协调工作:

学生工作与时间管理



许婧怡也积极参与各项学生工作,曾担任上外英辩社社长和法语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。她分享了一些经验,例如担任负责人时要学会将任务合理分配给团队成员,而不是事事都独自负担。同时,也要学会进行适当的取舍,例如她在大二时就主动退出了校舞团,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学习和学生工作。

学姐也提醒大家仔细斟酌参与的活动类型,要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来选择活动,并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,确保在参与活动的同时,也能保持对学业的关注。



FOURTH

磨砺口才:

演讲、辩论与志愿活动

许婧怡曾在各类辩论赛事和全国演讲大赛中表现优异,这促进了她的个人成长和发展。她提到,参加比赛时,肾上腺素飙升带来的刺激感和紧张感总让她“急中生智”,培养了她在压力下也能保持清晰思路和出色表达的能力。



许婧怡的志愿者经历同样丰富多彩。她通过大使馆的渠道,经过重重考核后,成功当选了巴黎奥运会的志愿者。在巴黎奥运会,她负责全周期陪同埃塞俄比亚代表团,协调管理大小事务。同时,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,她也为中国代表团执牌并上船陪同翻译。



今年11月,她也延续志愿精神,担任了第七届进博会的志愿者。她在虹桥论坛开幕式候场交流处进行引导翻译,还定岗国家展,服务于摩纳哥、斯洛伐克、希腊和塞尔维亚四国展台,维护展台秩序,为来访者进行讲解。



许婧怡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、演辩比赛这样的实践活动,不仅可以加强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,还能在多元文化、不同行业的交融中,逐步找到自己的定位与方向。



FIFTH

规划生涯:

机遇与抉择


从大二开始,许婧怡便坚定了升学目标,开始积极规划。她以保持高绩点为基础,将学生活动与职业方向紧密结合,同时广泛收集升学信息,通过与学长学姐的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规划。

在升学策略上,她尝试让保研与海外申请双轨并行。保研和出国,有不同,也多相同。不同是评判标准上的不同侧重,相同点是都要挖掘自己的特色,讲好自己的故事,充分体现自己的契合度和诚意,同时留下记忆点。在设计个人陈述时,许婧怡注重将个人能力与兴趣爱好紧密结合。她把大学所有的活动和经历都梳理成一条清晰的主线,用“以语言促进交流,以艺术传递文化”这句话为核心,将其串联起来。

在备考的过程中,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,但许婧怡积极应对,最终成功保研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字文创管理专业。



SIXTH

结语


许婧怡鼓励学弟学妹们:“无论选择什么方向,都要听从自己的内心,再综合考虑兴趣、能力、行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,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。同时,在选择后也不要给自己设限,要保持开放的心态,持续探索新可能。在升学中,难免会遇到挫折、会焦虑,但只要稳住心态,就能逐步找到自己的节奏。”

最后,她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次机会。不管结局如何,都是一种历练,持续的摸索和成长终会为自己开辟最适合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