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课程思政】法语系“课程思政”系列公开课 | 刘莹莹:高级法语精读I——以民为本 共同发展

发布者:于喆睿发布时间:2024-11-06浏览次数:10

20241028日上午,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2024年秋季学期“课程思政”公开课——高级法语精读I在松江校区3250教室顺利举办。本次公开课主讲人为法语系刘莹莹老师。


课程介绍

高级法语精读I是法语专业三年级专业核心课程,选用《法语课本》(第五册)为教材。该课程旨在全面夯实学生法语综合运用能力,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与思辨能力,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、全球视野、人文底蕴和全球胜任力的卓越法语人才。


课程回顾


本次公开课的主题为“以民为本,共同发展——以乡村地区脱贫为例”。结合《法语课本》第五册第三课《老实人雅克的不幸》(Les Malheurs de Jacques Bonhomme,选自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左拉原著《土地》(La Terre))中对法国农民悲惨命运的描写,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同学们从中法两国有关农民、农村题材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中,挖掘两国作家、艺术家对农民形象的描写与刻画,并结合案例分析中法两国十九世纪以来农民形象的演变。

首先,刘莹莹老师邀请各学习小组上台介绍研究成果。全班共分成8个小组,同学们将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相结合,从经典画作到文学名著,从法国文学到中国历史,分享感受与心得。研究的作品涉及《活着》、《白鹿原》、《平凡的世界》、《绳子的故事》(La Ficelle)、《永远的普罗旺斯》、《阿Q正传》,画作包括《拾穗者》(Des Glaneuses)《午睡》(La Méridienne)、《父亲》、《母亲》等。




结合小组展示,刘莹莹老师开展教学点评,她用世界银行统计的若干国家极端贫困人口占比的最新数据、以及中国科技助农的案例引入,向同学们介绍了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脱贫攻坚战中的实践,同时指出:过去,农民在传统文学、艺术作品中长期处于“被展示”、“被刻画”的处境;农民形象的真实展现,主要依靠作家、艺术家的细致观察与人文关怀;但是,如今的中国农民却能掌握话语权,随时用手机或其它技术设备,自主拍摄照片和视频,在互联网上主动展示新农村、新农民形象。通过手机互联网普及、科技助农等新时代乡村振兴措施,中国农民们不但能逐步摆脱贫困、走上致富之路,也有了展现自我的能力和渠道。



最后,刘莹莹老师总结了中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,促进农村发展做出的全面努力和显著成就。这些成就不仅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,也为全球发展、尤其是南南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,“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;中国要美,农村必须美;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。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。”



本次课程思政公开课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精神生动融入课堂,在夯实专业教学效果的同时,增强了课程思想性、鲜活度、时代感、学术性。